一、材料選擇與結構優化
主體框架材料
優先采用高強度鋼材(如Q235-A型鋼),通過焊接或螺栓連接形成穩固框架。鋼材需進行防銹處理(如鍍鋅或噴涂防腐漆)。
對于大跨度雨蓬,可采用“H+T”組合型截面鋼柱或門式剛架結構,增強抗彎和抗剪能力。
面板材料
選擇耐腐蝕、抗沖擊的聚碳酸酯板或膜結構材料。膜結構具有自重輕、抗風性強、透光性好等特點,適合高風壓區域。
面板邊緣需嵌入框架并密封,防止雨水滲入。
拉桿與支撐系統
沿雨蓬懸挑端每隔1.8米設置φ18鋼拉桿,與水平方向成30°角,分散荷載壓力。拉桿需通過穿墻螺栓或化學錨栓固定在磚墻或混凝土結構上,必要時采用槽鋼包夾磚柱以增強連接可靠性。
縱向設置水平支撐和斜撐,形成空間穩定體系,減少風荷載下的擺動。
二、加固施工關鍵技術
連接節點加固
對原設計中受力薄弱的磚砌柱或混凝土梁,采用外包鋼加固法:用[12槽鋼包裹柱體,雙面焊接鋼板,并通過φ16穿墻螺栓固定,灌入超細高強灌漿料以提高整體性。
雨蓬與主體結構連接處增設角鋼綴板,增強節點抗剪能力。
基礎與地基處理
若地面無水泥層,需采用鋼管或型鋼打入地基作為支撐底座,或澆筑混凝土墩固定。對于松軟地基,需進行換填或打樁處理。
固定螺栓需穿透混凝土層,深度不小于150mm,并使用環氧樹脂膠填充螺紋孔,防止銹蝕。
三、防水與排水設計
防水處理
面板接縫處采用硅酮密封膠或防水卷材封閉,定期檢查修補裂縫。
雨蓬底部設置排水天溝,坡度≥5%,并安裝PVC或金屬排水管,避免積水。
防風措施
臺風多發地區需在雨蓬四角設置地錨,通過鋼索或鏈條固定;必要時在雨蓬頂部加裝防風拉索,形成斜拉索體系。
懸挑長度超過3米的雨蓬,應增加中間支撐點,減少懸挑端撓度。
四、季節性維護與監測
定期檢查
每季度檢查螺栓緊固度、防腐層完整性及排水系統通暢性,及時更換老化密封膠。
冬季需清除積雪,防止積雪過載;雨季前疏通排水溝,避免滲漏。
安全監測
安裝傾角傳感器和應變片,實時監測雨蓬結構變形。發現異常時立即疏散人員并加固。
五、施工安全與驗收
施工安全
高空作業需搭設腳手架并系安全帶,工具材料需固定防墜落。
鋼結構焊接時設置防火措施,避免引發火災。
驗收標準
荷載試驗:按設計荷載的1.2倍進行靜載測試,觀察變形是否在允許范圍內(如撓度≤L/250)。
防水測試:淋水試驗持續2小時,檢查無滲漏為合格。